愛的相反不是恨,而是冷漠。

“The opposite of love is not hate, it’s indifference.” – Elie Wiesel
「愛的相反不是恨,而是冷漠。」 ─ 埃利‧維瑟爾

好奇講出這句話的是誰,查了一下是猶太人,諾貝爾和平獎得主。

想起了一部電影「辛德勒的名單」,現在想起電影情節還會覺得悲傷,
拜讀了該作者第一部著作「夜」,本以為我會哭得亂七八糟,
實際上,就像融入在當下,
完全絕望、無助及恐懼,擔心自己會不會是下一個槍下亡魂,
擔心父親能不能熬過這些衝擊,
擔心分離的母親及妹妹,是否還在世上,
只有真正獲得自由的時候,
我掉了眼淚,久久停不下來 …

「夜」這本書紀錄了作者小時候,
整個村莊被德軍抓去集中營,並且輾轉搬遷的過程,
過程中發生了你我根本無法想像的事情,
有些人咒罵上帝、有些人咒罵德軍、為了生存捨棄尊嚴、各種殘酷天天上演。

「我們都不害怕。
要是有顆炸彈掉到牢房,會瞬間奪去上百個囚犯的性命,但是我們不再害怕死亡,反而不怕這種死亡。
每顆爆炸的炸彈都教我們欣喜若狂,讓我們對生命重拾信心。」
「在我內心的深處,祂變得空洞不重要。」

這期間,沒有人知道發生什麼事,
大家只知道遵照命令去做,
不服從的、體弱的、生病的、衰老的、小孩、婦女,
不是送進焚化爐,就是開槍射殺或是處以絞刑,
每個人一開始相信上帝,相信奇蹟,相信不可能有如此荒謬的事情,
慢慢出現了猶豫,詛咒上帝,為什麼允許這種事情發生,
有人想乾脆就這樣死去,但是又不甘心這樣死去,
不斷希望明天,卻又一天一天失望。

「再也沒有活下去的理由了,沒有奮鬥的理由了。」
「最後一天也最為殘酷,我們車廂裡原本載著一百多人,但最後只有十二人離開,包括父親和我在內。」

現在的我們很難想像,當時猶太人歷經過的絕望、苦痛,
痛苦與離別天天上演,德軍沒有一絲絲憐憫。

「他的墳上沒有禱詞,也沒人點燃燭火為他哀悼。他的最後一句話是我的名字,他呼喚我,我卻沒有回答他。」
「我沒有哭,無法哭泣讓我很難受,但是我已經沒有淚水。
在我心深處,如果我還能在自己軟弱的意識底層挖掘,或許找到的東西會是:終於自由!……」
「我們重為自由人的第一個動作是撲向食物。我們只想吃,不想報仇雪恨,也沒想到父母親。只想著麵包。」

約六百萬猶太人遭到慘絕人寰的大屠殺
如此荒謬的一頁,竟真實發生過。

    發佈留言

   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  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